搜索    |    登录

课程教学

教学科研返回到头条

巩固课堂效率,优化课后延伸

上传时间:2013-11-04 16:43:59   来源:教学处  浏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有了坐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同时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在教学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将对高三化学组在课后的一些做法和尝试做一个简要的阐述,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唐校长经常教导我们说:要提高教学质量,要出成绩,必须做好两件事情:一是高效课堂,二是试卷高质量。按照我的理解,试卷不仅仅是指月考试卷,还应该包括周练卷甚至是任何一张发到学生手里的题单,在学生面前,不能马虎,更不能随意应付。高三周周练理综,7道选择题,4道大题,先列细目表,再从题海中筛选,化学组就我和王鹏两个人,一个先初命,再碰头讨论定稿,有时为了一道题到底该不该出现还要争几句,有时换题头都大了,而且不能提前一、两周就把题出好,因为涉及到试题的针对性问题:学生这周内常见的错误要重现重练,在本次周练考试中必须有所体现。所以要是哪周有什么事耽搁了不考综合,一下子感到轻松很多。还有就是周末作业,学生不太可能在周末花大力气来认真写作业,(孩子们说他们周末很繁忙),我们曾经尝试周末干脆就不布置作业,结果效果并不好,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没有作业,给学生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号:“老师都不要求了,我们就可以放松了。”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周末20个单项选择题,控制难度,练基础,不占用学生过多时间,让他们愿意认真去做,并优先考虑做化学。

    课后延伸的第二个方面:主要是抓好6:00-6:40这个时间段的辅导工作。高三学生下午没有体锻,大多数学生能在6点之前回到教室。辅导学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锦上添花。针对优等生,他们的问题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集中体现在书写规范上,基础知识过手上,审题不清等方面,我们主要辅导他们的应试技巧,同时及时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钻牛角尖”问题:去搞偏、难、怪题,同时对于学有余力者提供一些综合题型提升综合解题能力。第二层次:授人以渔。主要针对中等生,化学第一轮复习,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小步走、快节奏,地毯式梳理基础知识”,中等生弱在基础。往往从一道题就可以反映出他们知识点的欠缺,我们及时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同时帮助他们整理解题的思路,搭建知识网络以及归纳常见的题型。第三层次:雪中送炭。主要针对后进生,他们没有基础,也没有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主动,很难,那么就老师主动。补差先补“心”,我们就主动去找学生谈心,去关心他们,去放大他们的优点。我发现这类学生什么都不怕,就怕老师对他好,你吼他,他根本不甩你,但是你关心他,他反而唯唯诺诺的就听话了。愿意学了,没有基础,慢慢补,慢慢渗透,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学习有如针挑土,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课后延伸的第三点,我想说一下晚自习辅导。我第一天进班就告诉他们,请把老师当做一种资源,要学会使用这种资源,问与不问,差别会非常明显,敢问老师问题,迈出了这一步,你的情商也提升了。以一班为例,晚自习学生问问题非常积极,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个人要么一问就是大半节课,别人没机会;或者一群人围住老师讨论,下面的同学也自行讨论开了。我想表达的观点是:理科不可能不让学生问问题,而且他们也只有在晚自习才能抽出时间集中问问题。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想了很久,结果一次去医院看病时我受到点启发:挂号排队问题。(具体做法:从老师进班开始,学生自行在黑板上按先后顺序写上名字,按顺序每次最多两个同学问,不超过10分钟,问过的同学自行把名字擦掉,如果没问完,可以重新在后面写上名字)。这样做的好处:学生会精简问题,会先思考,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会轻易问了,无形中提升了思维能力,问题的针对性明显提高,其次,课堂能保持安静,第三,节约了时间真正共享了教师这个资源。

    此外,我还有一些不太成熟、没来得及实施的想法。比如,教师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在选题上,可不可以发动学生,每天拿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讲一道他自己认为很经典的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评价一道题,去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而且学生会有“要比别人做的更好”的自我要求,可以提升他们钻研题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高三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有说的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