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2013-11-14 23:42:11 来源:教学处 浏览: 次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
上午好!
今天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很惭愧,因为没什么经验可以向大家介绍交流。之前都是单兵作战,仅凭个人经验,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这学期工作上终于脱单了,不再孤单咯,我们初三化学备课组真正组建起来了。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探究,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经验,下面我把一些浅显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有不合适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证。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初三化学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上还需要下大功夫,采取“一次备课,资源共享;二次备课,彰显个性”的方法。即每周二上午组教研、下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大家针对下一周化学教学的专题中最重要、最典型的内容充实讨论和研究,就教材的特点、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主要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分工后由一人执笔设计出教学方案,由组员再进行修改完善,提供给组内所有教师共享,在使用时,教师可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性的二次备课,这样的备课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和相互取长补短。另外,每位初三化学教师每周在组内听课不少于一节,每次听课后,(利用午休1点之前)在评课时就教学中某些成功的二次备课进行广泛、轻松的讨论,对一些难以把握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或由某个课堂教学情景及问题引发的深层次的思考等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讨论中思想得到了交流,信息得到了流通,实践得到了反思,设计得到了优化,经验得到了共享。
二、复习策略:
曾有人说过:“人生最悲惨的莫过于,我们辛辛苦苦一级一级爬上成功的阶梯,没想到爬到顶端才发现梯子摆错了方向!”也就是说,在复习前,制定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可以让学生在中考前逐步完善对化学知识掌握到吸收应用。
由于初中化学才学习不到一年时间,八个月要完成新授课的讲解,一个多月地复习。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效果不言而喻。复习也要靠平时的积累,方法也是要靠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坚持。
1、地毯式扫荡。(针对基础知识)(课本、学案成册)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
2、“翻饼烙饼”。(知识过关单)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学生对理科认为“物理难、化学烦、数学题是做不完。”化学有些材料,只能“死” 记。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
如:地壳中元素含量高低:氧、硅、铝、铁。用谐音“养闺女,贴了心”记忆更容易。
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谐音“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总共一百斤。”干冰不是冰,是CO2,水银不是银,是Hg。水的电解“父亲大”。
化学方程式中考一般考8个左右16分分值,平时过关单,人人都过关。首先就要总结课本上直接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对比记忆,找出书写各类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其次再按照规律,运用类比法书写出另一个方程式,以提高根据题目信息书写方程式的能力。另外就是让学生记忆归纳好的中考必考28个方程式,强化方法还是以听写为主,不过这个时候的听写作业不再由我批改,而是找班里成绩拔尖的学生批阅,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他们判断对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书写方程式的正确率。
3、融会贯通。(单元知识树)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捡“渣子”。(单元易错题集训)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考前把知识树、易错题、试卷拿出来看一遍,可以提高得分率。
总之,以上几点是我们初三备课组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以利于我校化学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初三化学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