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2017-03-16 09:16:50 来源:综合处 浏览: 次
2月23日,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高三文科班的43名学生迎来了一场“人机大战”,他们的对手是被由国家863 超脑计划研制的“高考机器人”,这也是4年多的研究以来,“高考机器人”首次与学生进行对决。
“我感觉我们是代表人类在作战。”高三学生佘雨佳感到责任重大。联想到阿尔法狗在围棋上的战绩,她和多数同学都觉得自己要被碾压。不过两个小时后,43名学生以106分的平均分击败了“高考机器人”——它得了93分。
谈及这次小败,“高考机器人”的研发方认为,他们研发的人工智能的不足主要在于应用题的解答:不能理解题目中“投资”、“理财”等社会常识。
“人机”大战:人工智能挑战高三学生
2月下旬,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高三数学老师蒋奎向学校仅有的两个文科班的学生们宣布了一个消息:23日,他们将进行一场数学考试,与平时不同的是,一台人工智能也将参考,与他们一比高下。“对方的人工智能(智能到何种程度)我不太了解,只知道它是不联网的。”蒋奎告诉记者,他对自己的学生很有信心。
与老师的自信不一样,学生们显得有点“悲壮”。“我有种感觉,自己是代表人类在应战。”高三6班学生佘雨佳直言,自己此前听说过“阿尔法狗”的事迹,“它在围棋上战绩那么强,我当时想,我们肯定要输给人工智能了。”同样是高三学生的朱子轩也感到不妙,“我觉得人工智能应该会赢。”
学生们并没有见到自己的对手“人工智能”,2个小时的考试结束后,双方的成绩出炉:43名学生平均分106,而这位“人工智能只有93分——刚刚及格。”
分析:考的是数学 胜在了“语文”
“试卷其实并不难,比学生们平时做的卷子还要简单一些。”蒋奎表示,当时他预计学生的平均分在110分上下。“这次对人工智能,算是小胜。”不过他也表示,高考机器人的成绩已经超过了2016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的平均分。
佘雨佳考了135分,这也是她的正常水平。她和同学们“击败”了人工智能,这让她有些意外。“我觉得我们虽然在考数学,但是我们是赢在了语文上。”她告诉记者,在一些纯数学题目上,对方人工智能肯定略胜一筹,不过在一些应用题上,“比如第18题,人工智能可能不太理解题目中的‘投资’、‘理财’这些概念。”尹晗蕴考了112分,她认为人工智能会比较“机械”,“最后一题,如果我不会的话,我可以带入具体数字,可以碰出来结果,而它不会就是不会了。”此外,她感觉,这台人工或许是第一次做高考卷,“可能和人一样,没有经验。”
研究人员:输在不懂“常识” 有意今年参加高考
记者找到了这位“人工智能”的开发方,公司CEO林辉向记者介绍,被称为“高考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是国家863超脑计划牵头研制的机器人,研制4年多以来,这是第一次与学生比拼。
尽管是第一次比拼,林辉介绍,“高考机器人”每天要“吃”10套题。“我们将考卷输入进去,机器人就开始做题,和学生做题是一样的,只不过它可以没日没夜的做题。”林辉介绍,这位“人工智能”其实是一套服务器,“它不是题库”,林辉介绍,它可以学习小学到高中的7000多个考点,“运算量可达2的800次方。”
“这次比拼有些匆忙。”林辉表示,他们尚未对“高考机器人”加入应用题内容的训练,”高考机器人“不能理解常识——‘人类社会中的知识’”,例如这次考试中的投资、理财,“如果它读不懂题目,他只能在猜这道题在考什么。”他也坦言,机器人还存在一些bug。“考试之前,我们对它的估计就是90分到110分之间。”林辉向表示。
“接下来我们会让它继续‘吃’题,加入应用题的训练,修复一些bug。” 林辉介绍,他们有意让这台”高考机器人“和学生一起参加高考,”目标是重点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