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2011-11-07 17:10:17 来源:初一(1)班 浏览: 次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一位特级教师在介绍育人经验时说:“我没有灵丹妙药,就是尊重学生,用尊重学生的实际行动,转化了很多顽皮难管的学生。”
学生虽然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但在人格和成年人是处于平等的地位的。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我们教师必须承认这样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广的心态接纳和对待学生,创造一个心情舒畅、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只有生活在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自尊、自信和友爱的种子才会在他们心中萌芽生长。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
尊重学生,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一句真诚的问候,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畅开心灵之门。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