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浅谈父亲的角色(一)——一个例子”中,我们简单谈到了“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父亲”这个角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何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人格发育产生影响的呢?这就要追溯到“俄底浦斯” 期了。" />
  搜索    |    登录
-->

幸福教育

心灵有约返回到头条

浅谈父亲的角色(二)——俄底浦斯三角关系

上传时间:2013-11-01 18:57:47   来源:本站  浏览:

     在“浅谈父亲的角色(一)——一个例子”中,我们简单谈到了“父亲”这个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父亲”这个角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何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人格发育产生影响的呢?这就要追溯到“俄底浦斯” 期了。
    对于“俄底浦斯”情节,很多人都会说:哦——就是恋母情结!但我想说,“俄底浦斯”,实际上是一段关系,一段历程,一段发展,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远远超出“恋母情结”这个词带给大家的印象。
 
    在张宜宏老师组织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经验的跨国交流”活动中,提到了拉康的关于“父亲的隐喻”的功能,当时说到“如果父性维度不介入母子关系,那么孩子对父亲认同不足,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将是一个具有精神分裂倾向的人。”我想以我自己的理解,来尝试解释一下这个观点。
 
    在孩子进入俄底浦斯期之前,也就是从怀孕开始,到3岁左右,对孩子来说,只有一种关系,那就是与母亲的二元关系,在这段关系中,尤其是早期,妈妈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妈妈,孩子对妈妈是绝对依赖的,同时也认为自己对妈妈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人。孩子最怕妈妈不开心,也希望妈妈始终都能让自己开心。
 
    进入了俄底浦斯期的标志,就是“父亲”的介入,之后,孩子就拥有了另外的一种不同的关系,即与父亲的关系,所谓的俄底浦斯三角关系,就是指孩子与妈妈、爸爸三个人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父亲的介入,当然,是指角色、功能、位置上的介入,是唯一能够帮助孩子脱离妈妈,走向独立的关键因素。
    父亲的介入,就是指父亲的在场,即使人不在,角色也要在,位置也要在,而如何能令父亲这个角色进入原本一直很稳固的母子关系呢?这就要由妈妈来引入这个角色了,妈妈对爸爸的话语,表示出尊重的态度,对爸爸制定的规则,表示出愿意遵守,而同时,爸爸也对妈妈表示出尊重,在爸爸和妈妈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就能顺利引入父亲的角色。
    当孩子发现,妈妈的最重要的他人,并不是自己而是父亲时,孩子当然会感到受挫,而这非创伤性的挫折,带来的不是伤害,而是促使孩子走向独立的动力。孩子会知道,自己并不能给妈妈带来满足和快乐,爸爸才能,或者说,爸爸和妈妈,他们俩才是一伙儿的,而爸爸这人,据妈妈说,他很棒,妈妈很爱他,而他也很爱妈妈。
    “父亲的角色”的介入,能够带领孩子进入现实,让孩子看到了一个新的客体,这人与妈妈是不同的,而此时的世界,也与之前不同了,多了一些规则、界限,感觉到抗衡的力量与否定的可能,而与此同时,也能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与支持,逐渐地,当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生而为人的职责,并不是要让妈妈保持快乐,这事是爸爸的事儿,之后,孩子才终于能从原来跟妈妈的缠结的关系中,迈出自己的步伐,把目光投向远方,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也就能够拥有自我界限清晰的客体关系模式,而这关系模式,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如果说在跟妈妈的关系里,孩子感受到的是温暖、理解、包容,那么,在跟爸爸的关系里,孩子体会到的将是规则、秩序、抗衡、边界、力量、否定。这母性的功能和父性的功能,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一直不能被引入,那又会怎么样呢?
    这样的话,孩子就无法独立,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席,必然导致妈妈的过度焦虑,而当丈夫不能有所分担时,妈妈自然就会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成了妈妈的全部希望。
    所以,这个孩子,就会一直承担着让母亲满意的功能,不管是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待人接物、作息习惯,还是什么别的方面,孩子一定会主动承担起让妈妈开心的责任,他会无法放下妈妈,他的内心,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给予的力量而逐渐枯竭,而他的关系模式,也只能停留在自我界限不清的与妈妈的二元的“自体-客体”关系阶段,而无法继续发展成熟,这样的关系模式,也将伴随孩子一生。
    结果呢,有可能,这个孩子有很大的情绪负担,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总是忧伤地发呆;有可能,这个孩子形成极端的“假我”,在取得了许多许多成功之后,仍然觉得空虚;还有可能,在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因为内在没有力量,所以无法处理而导致崩溃……
 
    那么,有些妈妈说了,我也知道父亲很重要啊,我也想帮他在孩子心里竖立权威形象啊,可他就是什么都不行啊!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虽然,具体细节要具体分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下一篇“浅谈父亲的角色(三)——父母之间”中,来讨论一下这些现实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