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登录

幸福教育

心灵有约返回到头条

2014最惊心:昔日高考状元今日街头流浪,谁之过?!(深度心理解读)

上传时间:2014-02-21 04:02:41   来源:本站  浏览:

2014最惊心:昔日高考状元今日街头流浪,谁之过?!(深度心理解读)

    从高考状元来到人才济济的中科大,瞬间就泯然众人矣,从众心捧月的熠熠生辉,到无人问津的暗淡无光,外在环境的改变对内心的冲击才是根本原因。
    2014春节刚过,一则新闻刺痛了人们的眼睛。一名八年前的理科状元如今流落街头,在街头的躺椅上,度过了自己的除夕之夜!从高考状元到街头的流浪汉,巨大的反差,不免引起人们一片唏嘘。一时间,无数的大棒开始砸向了“应试教育”,慨叹着应试教育的失败。在这里我不想谈论应试教育的对与错。我在想,作为个人而言,一名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在街头流浪四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他为什么找不到工作?而为什么又甘愿接受一种这样的生活呢?
有果必有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结果呢?出于一份来自职业的敏感和对个体心理活动探寻的好奇,我开始大量地搜集相关的信息。
    在众多的新闻素材当中,我看到这样的一段话:
    记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会像现在这样?
    刘宁:这方面想得太多了,可能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吧。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都一直很不错;考进中科大的时候,带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有没有可能像爱因斯坦、霍金一样,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甚至能影响整个世界;但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成绩一般,和同学们比起来也只是平凡普通的一员,而且感觉自己也没有天才的聪慧和疯狂。但在现实生活中,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记者:听说你曾问过人生的意义?
刘宁:也就是随口一问,主要是感觉现在一般人的生活方式,让我看不到意义、找不到目标,一切都很平庸。打个比方,如果在战争年代,我是不是会更有价值、更有作为?就好像我以前喜欢网游,是因为在游戏里带领伙伴们过关斩将,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其实,我一直知道这些都是虚幻的东西。(为了孩子,关注孩子教育儿童心理学微信:haizijiaoyu )
透过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从高考状元到街头流浪汉,这中间的落差背后的心理原因,那就是自我价值的遗失,而陷入人生的迷茫和困境。
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并不是发生在找工作那一刻,并不是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问题。因为他的毕业论文就没有通过,而是迟了一年才拿到毕业证,换句话说,他在大学就没有好好读过书,以他的天资和能力不可能做不到。
其实流浪街头这个果是在八年前进入大学之初种下的!
从高考状元来到人才济济的中科大,瞬间就泯然众人矣,从众心捧月的熠熠生辉,到无人问津的暗淡无光,外在环境的改变对内心的冲击才是根本原因。
在那一刻他开始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认可产生了怀疑,我相信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发生了一些事情,也许是总是考第一的他,突然之间就名落孙山,几次的努力之后也未见起色,在负面情绪当中,于是产生了负面的信念: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像爱因斯坦、霍金那样的伟大人物。于是梦想被埋葬了,意义感消失了!于是进入到自暴自弃的状态当中。
自暴自弃的行为,消极负面的情绪,自我价值的否定,用NLP的话来说,就是无助、无望、无价值的综合体现。(为了孩子,关注孩子教育儿童心理学微信:haizijiaoyu )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当中都在寻求自己的自我价值,我是谁?我的人生怎样度过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在通常的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当中,外在的金钱、权利、地位、名誉、声望等等,这些都是评判个人价值的标准,在每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将这些社会的评判标准内化为我们的个人价值,而这种自我价值往往是在比较的过程当中产生的,读书时,我的成绩好,我的分数高,我的自我价值就高,我考的学校好,我的自我价值就高,进入了社会,我比你有钱、我比你地位高、我工作单位好、我取得的科研成果大,我创办的企业更有规模,我的影响力更大等等,于是我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呢?我成绩不好,我没有考上名校,我比你穷,我住的房子没有你的大,娶得老婆没你的漂亮,生的孩子没有你聪明,你出国了,我没有出国等等,我的自我价值就低。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新闻事件的主人公,刘宁的自我价值建立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是在通过和外在的人事物比较的过程当中建立起来的。过往,正如父亲和老师所言:他非常聪明,学习又很刻苦,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那个时候,因为成绩好,总是考第一,他自我感觉良好,自然有一个高的自我价值。然而,当进入大学,这种比较的结果并不存在的时候,他的自我价值、自我评价、自我意象就开始迷失了,瞬间,理想也崩塌了,学习的动力也失去了。
在迷茫中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接着又在一个个不断地放弃过程中,蹉跎了四年的时间,以至于流浪街头。
这八年的时间是他自我价值迷失的过程,可是与此同时,他内在的价值观,又将他导向了另一个极端。
他有一句话耐人寻味:主要是感觉现在一般人的生活方式,让我看不到意义、找不到目标,一切都很平庸如果在战争年代,我是不是会更有价值、更有作为?
在他的信念和价值观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庸才是他要逃避的价值观,他要的是不非凡!卓尔不凡,惊天动地才是他追求的价值。他的天资聪颖,找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在他的内在信念系统当中,正如他自己所言:但在现实生活中,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所以,分析到这里,我们会看到,到最后,他选择在街头的椅子上度过除夕,成为一名街头流浪汉,岂不也是一种远离“平庸”、“与众不同”的追求!他最不能忍受的是平庸!如果你有留意你会发现,他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当中,说到自己“并没有天才的聪慧和疯狂”。聪慧也就算了,“疯狂”不正是“不甘平庸”、“与众不同”“异于常人”的代名词吗?
所以,从高考状元到街头流浪汉,变化的是身份,失落的是自我价值,不变的是对“价值”的诠释!
刘宁用自己的方式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其脚本不过是价值观和信念的编织的剧本,而这剧本在其成长过程当中已经写就!书写者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天生性格过滤的结果。